有数据有真相:一文看懂谁是北上广深后第五城
日期:08-30 来源:未知【编者按】
城市的各种排名,看起来像一场场竞赛。一个城市不可能在所有项目上都拿第一。这里是一位本科生出于兴趣,为城市做的排名。看起来,仿佛不那么正式,是一场城市的练习赛。但这也是让数据说话。
尽管许多城市的公开数据都不难查到,但给出数据权重,做出这一排名,还是让人费心思的。实际上,他做出这个排名时,是在社科院给出《城市竞争力报告》之前。我们早早向他约了稿子,但还是有点担心其中的科学性。而社科院的报告做出之后,我们发现,其中很多内容是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城市的实力确实很强。
其实,哪怕一线城市,也有短板存在。我们从以下的柱形图中不难看出一些端倪。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无论如何,一个人的城市排名,是十分难得的。列出数据,至少比盘点自己书架上的书更为客观科学。欢迎探讨和商榷。
城市竞争力的比较排名一直是热门话题。但现在较难找出普适的标准,若是用行政级别衡量,则完全与现代城市的意义背道而驰。
笔者尝试建立一套数据支撑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旨在用直观、清晰的指标衡量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体系建立有多不健全之处,仅供参考。
一般认为,北上广深是现阶段国内唯一的一线城市,即城市竞争力前四的城市。北上广深会被列入一线城市,不仅因其是中心城市,或人口排名和GDP排名前列,更因它们与外界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相比其他城市有巨大优势,抑或某一行业具有全国影响力。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广州是商品贸易中心,深圳是科技产业中心。本评价体系讨论普遍意义上的非一线城市,将一线城市指标作为参考值。
一个强大的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对居民来说,意味着可以买到最新、最国际化的商品,享受到最好的公共服务—当然,需要较高的生活水平来支持;对公司人来说,意味着大量的工作机会,尤其是大公司的工作机会;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便捷的交通、先进的科教支持、强大的金融实力和开放的经济环境。
虽然数据不能说明一切,也有不少人对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嗤之以鼻,但一座真正强大的城市,统计数据上也不会差。我认为相关统计数据是一个直观、精确、公平的衡量标准的支撑。
我构建了以下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标准。数据来源为各城市2013统计公报(2013年数据)、2013统计年鉴(2012年数据)、统计局数据、《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特别报道和公开的新闻报道。
总的来说,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由多方面构成的。这些指标,应该是能有效体现城市实力的关键指标,同时是可量化的公开数据。而行政效率、治安、拥堵指数、区位地理优势、人才吸引力等,由于无法量化或缺乏数据,故不在衡量体系内。
笔者构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实力;2.生活与消费;3.外向经济;4.交通;5.大公司;6.购物;7.科教;8.医疗;9.金融。
同时设立两项参考指标,不计入总体评价体系:1.环境;2.旅游。
笔者选取了普遍意义上的一二线城市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天津、苏州、青岛、大连、南京、无锡、佛山、福州、沈阳、厦门、常州、济南、西安、宁波、哈尔滨、东莞、郑州、合肥、太原、昆明等城市。个别指标纳入了长沙、长春、温州等城市作为参照。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重庆的数据。在这些城市排名中,经济实力、生活与消费、大公司、购物、科教用的是重庆主城区的数据,外向经济、交通、医疗等由于数据无法收集,用的是重庆直辖市的数据。
一、经济实力,包括总量和质量
经济总量主要由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建成区面积构成。笔者认为,这些指标能有效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刨除了中间损耗的重复计算,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工业生产能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简而言之就是消费能力。建成区面积包括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是一个城市城建规模的最有效体现。在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时,GDP、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建成区面积较为重要,而固定资产投资额受政策影响较大,重要程度较低。
经济质量主要由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构成,前者反映了每个常住市民为城市发展的贡献量,后者反映了一个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当前用单位生产能耗、污染等指标衡量经济质量较为流行,但这些数据往往公布不全,由于第二产业占比不同,区别也很大(工业显然更耗电),所以暂不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实力方面,房地产投资额和住宅均价可作为参考指标,体现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和消费情况。
经济实力=经济总量+经济质量=(消费品*0.1+建成区面积*0.1+固定资产投资*0.1+工业增加值*0.25+GDP*0.45)+((第三产业占比-30%)*0.5+人均GDP*0.5)。其中每项指标都作了除以该指标全国最大值的处理,下同。其中包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15)、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25)、百户城镇家庭汽车拥有量(0.75)、人均快递支出(0.75)。反映了一个城市居民(主要为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两项是主要参考指标。百户城镇家庭汽车拥有量、人均快递支出两项,由于只涉及汽车等高档耐用品消费和网购消费的内容,因此权重较低。三、外向经济发展程度
其中包括进出口总额(0.55)、实际利用外资额(0.35)、外来人口占比(等于常住人口减去户籍人口的部分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的比例,0.1)。
这个项目主要反映了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在对外开放程度上的差异,进出口总额体现了一个城市与国外的商品交易情况,实际利用外资额则表现了一个城市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外来人口占比权重较小,体现了这个城市对国内其他地区的人才吸引力。四、交通
这个指标包括城市机场的国际航线数量(0.05)和客运吞吐量(0.15)、地铁里程(0.2)、公交客运密度(公交客运总量除以常住人口,0.5)和每万人出租车数量(0.1)。
这里衡量的不是交通通畅度,而是城市的综合运力和交通资源,即运力问题。航空、地铁、公交汽车、出租车,是一个城市最显而易见的交通部门,分别代表了不同出行方式。在航空方面,苏州、无锡、常州比较吃亏,北边的南京、南边的上海在航空上非常强势,它们虽发展了自己的机场,但客运量极其有限。五、大公司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地位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大公司愿意进驻。这里主要采用《第一财经周刊》中的大公司战略排名(0.4)中国驰名商标数(0.1)、世界500强入驻数量(0.6)、中国500强总部数量(0.1)等指标,以体现一个城市在大公司战略中的地位、孕育大公司的环境等。不过,对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还是大公司会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城市发展空间。
这里说明一下,《第一财经周刊》中的大公司战略排名是从《财富》500强企业和中国100强企业中抽取了285家大公司进行走访调查,考察其在中国区域的布局和未来的战略重点,以及对中国城市未来成长性的认识。六、购物
其中主要包括品牌集中密度(0.35)、品牌入驻数量(0.4)和店铺密度(0.25)。
一座城市的购物便捷度对当地居民十分重要,同时这也体现了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这里的品牌主要采用了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对银行、房地产、汽车、奢侈品、销售连锁、酒店、快时尚等多个领域的140个一线品牌在全国城市的分布,考察了其进入的城市数量和开店数量,其中,一线品牌进入数量,指进入的品牌数量,不计算单个品牌的店铺数;一线品牌进入集中密度,是先将每个品牌在一个城市的店面数除以这个品牌在全国总店面数,然后将140个品牌的数据相加,得到一个城市的品牌集中度值,再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算出品牌集中密度。店铺方面主要收集了沃尔玛(代表日常消费)、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宝马/奔驰/奥迪经销商数量(高档汽车消费)在各城市的数量,并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算出密度。这里并未计算北上广深四座城市的数据。七、科教
其中包括R&D强度(0.3),人均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0.4),宽带网络覆盖率(0.1),普通高校学生数(0.2)。
科教是较难评判的项目,这里选取了几个较为容易获得的数据。科教,即科技与教育水平。笔者是按这样的标准来制定的:R&D投入强度代表了科研能力和重视程度,人均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代表了科技创新水平(发明专利是专利中含金量最高的类型),宽带网络覆盖率代表互联网活力和信息化建设,高校在校生数量代表高等教育水平。八、医疗
其中包括三甲医院数量(0.2),每千人床位数(0.4),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0.4),分别体现了医疗总体实力和人均医疗资源的情况。但具体医疗水平很难体现在数据上,大城市也较多承担了周边甚至其他省市的医疗任务。
九、金融
主要依靠2013年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排名,参考依据为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保费、储蓄、证券交易作为参考。
旅游(国内旅客人次、旅游收入、入境游客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和环境(人均绿地面积、AQI优良指数占比)并未计入城市竞争力衡量范围之内。又因数据不全,仅做参考。
城市分级
首先,列出根据数据而来的中国城市排名及分级:
第一层级: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其中,上海、北京略微领先广州、深圳,但就全国来看,后二者仍是不折不扣的一线城市。
第二层级:
杭州、成都、南京、天津、武汉
这几座城市是除北上广深外最具实力的城市,虽各有特色,但总体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短板,处于同一层级,但与北上广深相比,在规模、影响力和基建上仍有较大差距。
第三层级:
苏州、沈阳、大连、西安、宁波、厦门、青岛、重庆、长沙、无锡、济南
这些城市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色鲜明,但在综合表现上尚欠火候,总有或多或少的缺陷。
另外,东莞、常州、佛山也是我十分看好的城市,但它们在数据上的表现不太令人满意,便暂不加入这些层级中。
一线城市
上海
作为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经济的中心、跨国企业的聚集地、中国对外开放的带头者,上海无疑在金融、物流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让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强项金融和高端服务业,是广州、北京等城市难以相比的。
上海的历史虽不是一线城市中最悠久的,但其经济上的积累程度却最高。长期以来经济发达,使得上海的工商业水平和城市建设规模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上海的可怕之处在于还能不断吸收新因子,上海自贸区将推动上海利用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航运的优势进一步发展。
从个人收集的数据来看,上海的表现相当完美,其中经济实力、经济外向度和金融都是全国第一。
北京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财政金融决策中心,在全国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其经济实力与上海不相上下。就行业看,金融、信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占据北京经济主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汽车,医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产业作为北京的工业支柱,但和上海、深圳相比,高端产业稍显欠缺。
北京同时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中心,城市公交十分发达,依托吞吐量最大的机场和庞大的地铁网,北京的交通实力是全国第一。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一流大学,众多科研院所和充足的研发经费,科教实力略高于深圳。北京的医疗水平也是全国领先,拥有全国最多的三甲医院和相对丰富的医疗资源。北京是“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北京唯一的短板大概是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和严重的交通堵塞,当然,高昂的物价和生活压力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北京很多方面的数据,与上海不相上下,如经济、生活水平、交通、大公司、金融和旅游,北京自身的优势在于交通、科教和医疗,上海则在经济外向度上有不小优势。
广州
悠久的开埠历史,规模庞大的广交会,优良的海运条件,让广州成为中国的商品贸易中心。广州不仅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更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对外口岸。
从经济实力、生活水平、交通、医疗、金融和旅游来看,广州都无可挑剔。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是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广州的小小弱点在于,其科技实力并不是很突出,和上海、北京相比,重点行业不算鲜明,大公司的数量也相对少一些。
深圳
经过三十多年的集中建设,深圳不仅是中国“世界工厂”的中心,更是中国的科技产业中心。深圳有数不清的高科技企业,堪称中国的硅谷,如腾讯、华为、中兴、比亚迪、长城、华强、神舟、飞亚达等,在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房地产等行业也有不少龙头企业。
深圳同时是中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深交所所在地,是中国公司、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其金融地位与北京、上海不相上下。由于毗邻香港,深圳也是中国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
从具体数据看,深圳的经济实力、生活水平、经济外向度、交通、大公司、科教、金融和旅游都具有较大优势,尤其环境和生活水平,是四大一线城市中最好的。唯一的短板在于作为非省级政治中心,医疗和大学资源稍显不足。
看完四座一线城市,可以发现,一线城市的规模庞大并不导致发展质量的弱势,而是在总量和质量上,在全国有着难以企及的优势。尤其在经济实力、交通、大公司、金融和旅游方面稳坐前四把交椅,远远把其他城市拉开,其中的差距还是十分大的。
需要注意的几点是,生活水平方面,虽然北上广深的排名相当靠前,但已被东莞、无锡、杭州、南京、宁波等东部发达城市紧紧咬住,优势不算大;大公司方面,重庆、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龙头老大随着产业转移,在吸引外资方面的能力逐渐提升,已在慢慢向前赶超。
二线城市
除去北上广深,便是传统意义上的二线城市,或者叫“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虽然没能在全国发挥广泛的影响力,但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它们在数据指标上也有诸多亮点。
杭州
以旅游城市起步的杭州,近年来发展非常快,在金融、互联网、高科技、装备制造、文化产业等行业强势崛起,造就了一大批行业领先的企业,如阿里巴巴、万向、绿城、娃哈哈、恒逸等。其生活水平、大公司、科教、金融和旅游也在非一线城市中遥遥领先。但杭州也有一些显著的盲点,如重工业、交通、经济外向度等。杭州硬实力稍显不足,但其综合实力是非一线城市中最均衡的。
成都
成都在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的排名中,是“新一线”中排名第一的城市。成都是一线城市外500强入驻最多的城市,也是西部两大城市之一,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硬产业上的发展令人瞩目。在大公司、医疗方面,成都有绝对优势,但在生活水平、科教等方面弱点较多,不够均衡。
天津
天津是四大直辖市之一,北方工业中心,北方第一大港口,地位相当重要,也有像空客、三星等大企业,以及滨海新区这样的国家重点项目,但仍缺少全国影响力。
在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天津在过去十年经济快速崛起,但天津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市场化竞争力的产业,而天津具有优势的产业,其决策机构都在北京。因此,天津更像是北京的生产基地。
天津的优势在于经济实力、经济外向度、交通、大公司、金融、旅游,这点上来看其经济规模上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北方生活水平总体不高,天津在生活水平、科教、医疗方面总体来说排名比较靠后。
重庆
直辖市重庆在经济总量和政治地位上确实不错。但重庆亏就亏在人实在太多了,2970万人口,对于任何城市来说,都可以把资源稀释掉。总量上很好看,人均就比较难以接受。其生活水平、交通、购物、科教、医疗是最大的短板。
为更好地表现重庆作为一个城市的实力,我重新做了下重庆九个主城区(北碚、渝北、江北、渝中、巴南、南岸、大渡口、九龙坡、沙坪坝)的数据。
重庆市全市2013年GDP为12656.69亿人民币,而面积仅占全市不到7%、人口占全市27.22%的重庆主城九区GDP即达到5391.84亿元,贡献重庆直辖市GDP达到42.6%。
需要注意的是,重庆主城区的优势在于大公司,其他方面由于城市规模的下降便没有太大特点。
苏州 无锡
苏锡常经济圈的两大城市,实力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在社科院最新的2014城市竞争力排名中,苏州表现很是抢眼,在大陆地区仅排在北上广深之后。无疑,苏州的工业实力相当恐怖,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苏州就是最大的车间。无锡的情况类似,制造业十分发达,生活水平也相当高。
它们的优势在于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外向经济、大公司、科教。但由于基础建设投资不足,在尤为重要的交通、医疗上面,则大大落后其他经济实力相近的城市,甚至弱于不少中西部省会。因此苏州和无锡是个优势和短板都十分明显的城市。
大连 青岛
这两座城市是北方的双子星,它们的生活水平没法与江浙沪相比,医疗也不尽如人意,但是,大连和青岛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规模巨大的港口城市,其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还是令人瞩目的,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南京
作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南京坐拥资源优势,短板很少,在生活水平、交通、科教等方面尤为突出。南京科教实力相当抢眼,是江南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聚集地,同时也是重要的区域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武汉
武汉的竞争力也相当强,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心,承东启西,接南转北,享有较多区位优势。强项在于交通、大公司、科教、医疗这些方面,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弱项是生活水平、外向度和金融。但武汉的发展,缺少统一先进的规划,对周边的辐射能力不足,除了大量政府主导的投资外,未来发展前景不是很明确。
厦门
在《第一财经周刊》中,厦门被归为新一线城市。人们对此争议很大。我核算的结果显示,厦门的经济实力、医疗、金融等方面不够格,外向度、交通比较好,其他指标比较一般。由于规模上的劣势,厦门离真正的一线还有很远。
西安
六朝古都西安在西北的经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生活水平、经济外向度、经济实力、大公司的表现一般,但交通、医疗上相当强,同时高教和科研能力也与南京、武汉齐名。
总的来说,非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还是相当大。这不仅体现在数据上,从影响力、发展特色等角度看,除北上广深之外的城市,想达到一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各城市在数据上的表现仅是参考,并不意味着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在所有方面都是全国领先。
个人在这里大胆预测,一线城市在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里,还将是这四座。其他的大中型城市,发展好自己的特色,做好区域经济中心便足矣。
上一篇:北上广深人口调控:困局与突围
下一篇:白银案嫌犯妻子:他抽完血后心不在焉 彻夜失眠
联系我们:中侦在线
中侦在线_真相只有一个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