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许可证“减肥” 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不能减
日期:06-26 来源:许可证“减肥”,责任不能减(各抒己见)
丁怡婷
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将由60类减至38类。“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工艺材料差不多,有效容积500L以下的冰箱只需要3C认证,500L以上的大冰箱就要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又花钱又花时间。家电企业呼吁好多年取消大冰箱许可证、统一采用3C认证,现在虽然没最后确定取消,但总算看到希望了。”听到这个消息,中国家电协会负责人十分感慨。
近年来经过多轮改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已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取消。然而即便是60类,里面还分小类,小类又分单元、单元再分品种,算下来数量还有近千个,多个部门还存在许可高度重复的问题。企业每5年需要申请换发证书并接受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每年需要提交自查报告,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还得重新办理生产许可证,否则不能生产。而申领许可证,即使条件具备、材料齐全,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下来的,有时还需要企业派人一趟趟地跑部门、找熟人。一些没太多必要的许可证,让企业花费不少财力精力,有时还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以冰箱行业为例,一些企业为了避免申请生产许可证,干脆不开发500L以上的大冰箱。
如今,许可证“瘦身”,给企业松绑,的确是件开心事儿!但是,许可少了、费用降了、时间短了,新的担心也随之而来:取消生产许可证,企业负担是小了,可产品质量如何保证?一些部门会不会认为权力没了、担子轻了,服务也缩水了?应当明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做减法,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不能做减法,该放的权要放,该承担的责任不可推托。
放得下还要管得好,产品监督抽查力度要加大。放开事前审批,对事中事后监管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控制产品质量,抽查是重要手段。抽查的覆盖面要扩大,抽查的频次和品种要增加。企业担心,会不会出现监管机构“看谁不顺眼就查谁”、一碗水端不平的情况?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方式就很有必要,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把执法晒在阳光下、权力关进笼子里,公众看得见才能信得过。
放得下还要接得住,下放发证的产品需做好交接。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举例,有的审批权从省里下放到县里开发区,工作人员干脆对企业说,“我们还没弄明白呢,你们先等着吧”。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对某些业务不熟悉可以理解,但企业发展等不起、产业升级等不起。下放过程中,如何高效衔接,而非让企业水中捞月,十分重要。
政府应当监管到位、优化服务,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担子也不能放下。一方面,企业应完善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也要完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就是倒逼企业落实责任的利器。去年,大众汽车就为美国“排放门”事件赔付了约150亿美元。高昂的违规成本让企业不敢以身试法。
工业许可证取消和下放,看似管得少了,实则责任重大。政府企业齐用力,“放管服”好政策才能收到好效果。
上一篇:茂县山体垮塌救援:疑似生命迹象信号为何难变
下一篇:男子偷打火机被送派出所 离开时又盗走受害人手
联系我们:中侦在线
中侦在线_真相只有一个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